创新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促进高校优质课程大规模共享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刊发时间:2021-03-12  

“高校之间的课程共享、学分互认并非新生事物。总体上看,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文件,我国的不少地区的高校之间、大学城的高校之间都签署了不少相关协议,做了很多探索和实践。但是,全国范围内尚未有效形成高校之间优质课程资源大规模共享与学分互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说。

去年秋季学期开始,考虑到有少量学生由于在境外等原因无法返校,不少学校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力求通过对教室和信息化系统的改造升级等,实现线上线下实质等效的教学效果。汪小帆不禁思考: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可否成为新常态?可否用于课程的大规模共享开放,使得不同高校的学生都能同步上课?如何能够让类似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汪小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建议教育部门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高校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优质课程大规模共享,为提升我国高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作出积极贡献。他建议:

第一,充分发挥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入选的一流课程原则上都应尽量创造条件成为可以学分互认的开放共享课程。后续申报的课程原则上应该具备开放共享条件。

第二,对于其中认定的线下课程和线下线上混合课程,建议原则上能够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允许校外学生以线上方式和教室里的学生同步上课,并且在通过考核后获得相应学分。此外,也鼓励和支持其他高校的教师在线上对课程进行观摩学习并在课后组织研讨。这样能充分发挥一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也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对课程质量起到实时监督作用。

第三,建议在高水平大学和西部高校的结对帮扶中选择合适的专业和课程,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实现两校学生同步上课,两校教师之间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进行教学研讨,从而既让西部高校学生能上优质课,也以更为精准的方式帮助提升西部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四,在教育信息化规划中统筹做好教学设施和信息化系统建设,为实现实质等效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提供更好支撑。

第五,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引导更多高校和教师创新模式,开设更多优质共享课程。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知识产权声明

 

主办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086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59-2 


高等教育出版社享有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信息网络传播的专有使用权 未经书面允许,请勿转播